科诚仪器 发表于 2024-11-27 15:47:38

涡旋振荡器工作原理

涡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场或机械力产生旋转运动,以实现样品的混合和均匀化。
涡旋振荡器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设备,用于通过产生旋转运动或涡旋振荡来混合样品。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场或机械力的作用,具体如下:
1、电磁场作用:部分涡旋振荡器通过电路元件产生的电磁场来实现偏心旋转及振荡。当电源接通时,涡旋振荡器开始工作,初始时无信号输入,晶体管处于放大态,电流从电源流向发射极、基极、集电极,再回到电源,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点。随后,通过电容耦合到晶体管基极的小信号电压将改变基极的方向,从而改变晶体管的输入特性。如果输入的信号与回路特性匹配,正反馈开环增益大于衰减,就会造成信号的增长。随着信号的增大,晶体管开始进入非线性工作区,放大系数下降。当放大系数降至1时,正反馈开环增益等于衰减,并且输出信号达到稳定的振荡状态。
2、机械力作用:另一类涡旋振荡器则通过马达带动偏心组件(如偏心球轴承)产生偏心旋转。当设备带动试管或其他容器中的液体进行旋转时,这些液体就会形成旋涡状振荡,从而达到溶液混合均匀的目的。

123c 发表于 2024-11-28 08:17:10

一、电磁感应与机械运动
涡旋振荡器通常包含电机、摇床、支架等关键部件。当电机通电后,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这个磁场会驱动摇床进行上下或旋转运动。这种运动进一步转化为对样品容器的机械作用,使其中的液体产生涡旋运动。

二、流体动力学原理
剪切力与屈曲应力:当摇床上下运动时,液体内部会产生剪切力与屈曲应力。这些力有助于打破液体中的层流,促进不同层次的液体之间的混合。
涡流形成:通过电动机驱动下方的摇床不断地上下运动,使液体内部形成涡流。涡流的形成使得悬浮物料能够更好地悬浮在液体中,从而实现更好的溶解与反应效果。
三、关键组件与工作原理
波形叶片与励磁线圈:在多管漩涡振荡器中,波形叶片下方的励磁线圈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当设备通电后,该磁场会作用于波形叶片并使其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带动管内的液体产生剧烈的漩涡振荡。
反馈回路:涡旋振荡器中的反馈回路是其工作的关键部分。这个回路由电容、电阻、电感和二极管等元件组成。通过反馈,这些元件能够产生并维持自然谐振,确保涡旋振荡器的稳定运行。
自激振荡与阻尼控制:自激振荡是涡旋振荡器的基础。同时,阻尼控制对于振荡频率、平稳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调整阻尼,可以实现频率稳定和信号强度可控的电子输出。

金角大王 发表于 2024-12-21 15:58:40

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分享,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涡旋振荡器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