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机械 发表于 2025-3-21 15:25:06

气相色谱质谱仪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仪原理:
气相色谱(GC)原理
分离机制: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和解吸差异的分离技术。在气相色谱过程中,样品混合物经过色谱柱,各组分在柱中的运行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运行速度取决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力。吸附力弱的组分首先离开色谱柱,而吸附力强的组分最后离开。
色谱柱类型:常用的色谱柱主要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填充柱内径较大,长度一般在1~10m;毛细管柱内径一般为0.1~0.53mm,长度则在10~30m。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
检测器类型: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等。这些检测器能够将色谱柱中分离后的组分转化为电信号,经放大器后传送至记录仪。
质谱(MS)原理
离子化过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带正电荷的离子。离子化方法有多种,如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等。
质量分析:离子经过加速电场作用,形成离子束。然后,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磁场使离子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得到质谱图。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质量。
质量分析器类型: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核心部件之一,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磁质谱仪、四极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等。不同类型的质量分析器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心如止水 发表于 2025-3-22 07:03:48

感谢详细解释,我现在完全明白了。

给你给我 发表于 2025-3-24 04:47:02

这个话题对我来说非常有趣,谢谢你的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相色谱质谱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