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振动试验要求
振动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或材料在振动环境下性能和可靠性的测试方法,其试验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目的:明确试验是用于产品研发阶段的性能验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是用于满足特定标准或法规的要求等。例如,研发新产品时,通过振动试验来发现产品结构设计上的薄弱环节,以便进行改进。
2.试验样品:需详细规定试验样品的数量、尺寸、形状、材料以及安装和固定方式等。比如,对于手机的振动试验,可能要求将手机以正常使用时的手持状态固定在振动台上。
3.振动特性:
振动类型:明确是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振动等。正弦振动常用于模拟单一频率的振动源,如旋转机械的振动;随机振动则更接近实际环境中的复杂振动,如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的振动。
频率范围:规定试验的**和最高频率。不同产品所关注的频率范围不同,如电子设备通常需要考虑 10Hz - 2000Hz 的频率范围,以涵盖常见的振动源频率。
振幅或加速度:给出振动的强度参数,如位移振幅、速度振幅或加速度幅值。例如,汽车零部件的振动试验可能要求在一定频率下达到特定的加速度值,以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强度。
持续时间:确定每次振动试验的持续时间,以及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振动的循环次数或累计时间。例如,某些航空航天部件的振动试验可能需要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以确保在长期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
4.试验环境:
温度和湿度:说明试验是在常温常湿环境下进行,还是需要模拟特定的高温、低温或湿度条件。例如,对于户外使用的电子产品,可能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振动试验,以评估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性能。
其他环境因素: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压、沙尘、盐雾等。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下,如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需要模拟高空低气压、沙尘环境或盐雾腐蚀环境等,与振动试验同时进行,以更全面地评估产品的可靠性。
5.测量和监测:
测量参数: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振动加速度、位移、速度等,并规定测量的精度和频率。一般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振动加速度,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以一定的采样频率记录测量数据。
监测设备:明确使用的监测设备,如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仪、频谱分析仪等,并要求设备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规定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频谱、峰值、有效值等参数,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试验样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通过分析振动频谱来确定是否存在共振现象,以及共振频率对应的振动幅值是否超过了产品的承受范围。
6.试验程序:
预处理:说明试验前对样品进行的处理,如清洁、安装传感器、检查外观等。
试验步骤:详细描述振动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如何设置振动参数、如何启动和停止试验、如何进行中间检查等。例如,在进行正弦振动试验时,可能需要按照一定的频率扫描速率从**频率逐渐增加到最高频率,然后再反向扫描回**频率,循环多次。
后处理:规定试验后对样品的处理,如拆卸传感器、清洁样品、检查样品是否有损坏或性能变化等,并要求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
7.合格判定准则:明确试验样品在振动试验后满足什么条件才算通过试验。这可能包括外观无明显损坏、结构无松动或变形、性能参数在规定范围内、无电气短路或断路等。例如,对于一个电子设备,要求在振动试验后其各项功能指标如电压、电流、信号传输等仍能保持在产品规格书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