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测试仪使用方法
粘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如下:一、旋转式粘度测试仪
1.安装准备
-选择合适的转子和转速。依据待测液体的粘度范围,挑选匹配的转子,如液体粘度较大,选择体积较大的转子;对于低粘度液体,则选体积较小的转子。同时,根据液体的特性和测试要求设置合适的转速。
-将转子安装到粘度测试仪的连接头上,确保安装牢固,转子的凹槽或孔与连接头的轴紧密配合。然后把装有转子的连接头安装到仪器的电机轴上。
2.样品处理
-用量筒量取适量的待测液体,倒入粘度测试仪的样品杯中。液体的量要符合仪器的要求,一般以能浸没转子为宜。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粘度测试仪,液体量可能在20-30毫升左右,而对于大型仪器,液体量可能需要50-100毫升甚至更多。在倒入液体时,要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应轻轻敲击样品杯或采用其他除泡方法将其去除。
3.温度控制
-如果测试对温度有要求,可将样品杯放置在恒温水浴中。调节水浴温度到所需的测试温度,一般精度可达±0.1℃。例如,在测试润滑油的粘度时,由于其粘度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温度进行测试,如40℃或100℃等。
-有些粘度测试仪自带温度控制系统,可直接在仪器上设置温度。开启温度控制功能后,等待样品温度稳定在设定值,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液体的性质、体积和仪器的加热/制冷功率。
4.测试操作
-启动粘度测试仪,电机开始带动转子旋转。转子在液体中受到粘性阻力,仪器会检测转子所受的扭矩。随着转子的转动,仪器会逐渐计算出液体的粘度值。
-等待粘度值稳定后,记录数据。对于高精度的测试,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对同一样品进行5-10次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粘度结果。
5.清洗维护
-测试完成后,关闭仪器,将转子从液体中取出,用溶剂清洗转子和样品杯。例如,对于水性液体,可用清水冲洗;对于油性液体,可用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清洗后要用干净的软布擦干,避免残留的液体影响下一次测试。
二、毛细管式粘度测试仪
1.仪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毛细管粘度计。根据待测液体的粘度范围和测试标准,如运动粘度的范围,选择内径和长度合适的毛细管粘度计。例如,对于粘度较低的液体,可选择内径较小、长度较短的毛细管。
-清洁毛细管粘度计,确保毛细管内部干净无杂质。可以使用洗液浸泡毛细管,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将清洁后的毛细管粘度计安装在粘度测试仪的支架上,使其处于垂直状态。
2.样品处理
-用移液管或注射器吸取适量的待测液体,将液体注入毛细管粘度计的球状容器中。注入液体时要缓慢,避免产生气泡。如果不小心产生了气泡,可以轻轻振动粘度计或用其他方法将气泡排出。
-确保液体面达到毛细管粘度计的标线位置。不同的毛细管粘度计可能有不同高度的标线,要根据仪器的要求准确控制液体面的高度。
3.恒温操作
-将装有样品的毛细管粘度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调节水浴温度到测试所需的温度,一般温度波动范围应在±0.1℃以内。例如,在测试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时,按照国家标准可能要求在40℃或100℃下进行测试。
-保持温度恒定一段时间,让样品的温度达到平衡。这段时间通常在15-30分钟左右,对于一些特殊液体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4.测量记录
-当样品达到规定的温度并恒温后,用秒表开始计时。记录液体流经毛细管粘度计两个标线间的时间。对于透明液体,可以直接观察液体面的下降;对于不透明液体,可以通过特殊的标记或其他装置来确定液体的位置。
-重复测量多次,一般进行3-5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流动时间。根据毛细管粘度计的常数和测量得到的流动时间,结合公式计算液体的运动粘度。
三、恩氏粘度测试仪
1.仪器检查
-检查恩氏粘度计的水平状态。将仪器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使用水平仪检查粘度计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可以通过调节仪器底部的脚螺丝来使其达到水平状态。
-检查温度计的安装是否正确。温度计应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并且要确保其能够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同时,检查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清晰,刻度是否完整。
2.样品准备
-根据测试标准,量取200毫升待测液体倒入恩氏粘度计的容器中。注意不要让液体溢出容器外。对于某些特殊液体,可能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如过滤、除去杂质等。
-将盛有液体的容器放入恩氏粘度计的外筒中,然后将标准恩氏粘度计放入液体中。标准恩氏粘度计应浸没在液体中的指定深度,一般为距离容器底部一定距离处。
3.温度控制与测试
-启动搅拌装置,使液体在容器内形成均匀的温度分布。同时,开启恒温装置,将温度控制在测试要求的范围内,通常是20℃。在温度达到平衡后,保持一定时间,让液体和标准恩氏粘度计的温度稳定。
-当温度稳定后,提起标准恩氏粘度计,记录提起来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恩氏粘度值的一部分。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一般进行3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恩氏粘度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