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发表于 4 天前

使用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浓度的技巧

  在分析化学领域,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而成为测定溶液浓度的利器。然而,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技巧。
  样品前处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待测溶液需充分溶解且均匀透明,任何悬浮物或沉淀都会导致光散射,造成吸光度异常升高。对于易氧化的样品,建议在氮气保护下操作或添加适量抗氧化剂。比色皿的清洁同样重要,指纹或残留物会显著影响透光率。使用前后应依次用蒸馏水、丙酮和待测溶液润洗,擦拭时务必使用专用镜头纸沿固定方向轻拭,避免产生划痕。

  仪器参数的优化设置是精准测量的核心。扫描型仪器的波长扫描功能可用于确定较大吸收波长,但需注意狭缝宽度选择:过宽会降低分辨率,过窄则降低信噪比。基线校正不可省略,应使用与样品溶剂相同的空白溶液进行校准,对于易挥发溶剂还需加盖石英盖。当样品浓度过高时,可通过稀释或选用更短光程的比色皿来避免偏离比尔定律。
https://img75.chem17.com/gxhpic_55d1d49b91/8975028d8e14767fd2e4afa5e647b5f8fe8dbdaf65c9fe8631eb64961203dc06a9ad32299089bf57_800_800_5.jpg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温度控制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对于温度敏感样品,建议使用带恒温装置的比色皿架。定期验证仪器性能也很重要,包括波长准确性检查和吸光度精度验证。

  数据处理阶段。扫描型仪器获得的连续光谱应选择吸收峰顶点而非肩峰进行定量,并注意扣除基线漂移。

  现代扫描型分光光度计通常配备自动进样器和数据处理软件,但自动化不代表可以放松质量控制。每次开机应进行系统适用性测试,定期用NIST可追溯标准物质验证。记录实验条件时除常规参数外,还需注明光源使用时间、环境温湿度等细节,确保数据可追溯。唯有将严谨的操作规范与科学的误差控制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技术优势,获得令人信服的定量分析结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使用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浓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