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器的作用
结晶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钢液的凝固过程,形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坯壳。下面将详细介绍结晶器的作用:1.控制结晶过程
-控制结晶速度:通过调整结晶器的冷却水流量和温度,可以控制钢水的冷却速度,从而影响晶体的生长速率[^4^]。合理的冷却速度能够确保铸坯内部结构均匀,避免产生过大的内应力。
-影响晶粒尺寸和分布:结晶器的设计参数如形状、尺寸等,对最终形成的晶粒大小和分布有直接影响。细小且均匀的晶粒可以提高铸坯的塑性和韧性[^4^]。
2.保证铸坯质量
-防止气孔和夹杂:结晶器能够有效地阻止浇注过程中气体和杂质进入坯料中,减少铸坯中的气孔和夹杂物含量[^4^]。这对提高铸坯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抗氧化和耐腐蚀:结晶器的材料选择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以保证在高温钢水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工作[^4^]。常用的材料包括铜基合金,如紫铜、铜银合金等,这些材料不仅导热性好,而且耐磨性强。
3.调整结晶组织
-改变结晶器结构和工艺参数:通过调整结晶器的结构和工艺参数,可以改变铸坯的结晶组织,以满足不同材料和产品的性能要求[^4^]。例如,对于高强度钢材,可以采用细小晶粒的结晶器,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优化连铸工艺:结晶器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连铸的效率和生产能力。通过合理布置结晶器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实现多流道连铸,同时浇注多块坯料,提高连铸机的产能[^4^]。
4.提高连铸效率
-优化冷却过程:结晶器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和温度分布,优化坯料的冷却过程,提高连铸的速度和效率[^4^]。这不仅能够缩短生产周期,还能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提高作业率:结晶器的高耐磨性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工作量和更换时间,从而提高连铸机的作业率。
5.监测和预报漏钢
-摩擦力监测:通过安装在振动液压缸上的测力计和加速计来监测摩擦力,进行漏钢预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精确度不高。
-热传递变化监测:通过测量结晶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间的温差,进行漏钢预报。这种方法较为直接,但容易产生误导。
-铜板热电偶测量:在结晶器上安装多只热电偶,通过热电偶的温度值传递到计算机系统进行漏钢预报。这种方法准确率较高,能够预报黏结漏钢、裂纹漏钢等多种情况。
6.润滑结晶器内壁
-减少摩擦阻力:为了防止钢水在冷凝过程中与结晶器内壁粘结,减小拉坯时的摩擦阻力,需要在生产中对结晶器内壁进行润滑。通常采用沸点高于结晶器内壁温度(约200℃左右)的液体润滑剂或保护渣。
-改善铸坯表面质量:润滑不仅能减少摩擦阻力,还能改善铸坯的表面质量,延长结晶器的使用寿命。
7.电磁制动和流动控制
-电磁制动技术:通过在结晶器施加一个与铸流方向垂直的静态磁场,对流动的钢液进行制动,减缓钢液向下流速,促进夹杂物上浮。
-电磁流动控制:利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制动磁场,分别作用于弯月面区域和结晶器下部,减少紊流和钢液向下流速,有利于夹杂物和气泡上浮。
-多模式电磁搅拌:通过设置多个线性电磁搅拌器,根据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搅动结晶器内的钢水,显著减少铸造缺陷。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也来凑个热闹。 你的见解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详细,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