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一、凯氏定氮法[*]原理:利用浓硝酸将蛋白质消化分解,使其中的氮转变成铵盐,再与浓NaOH作用,使氨气放出并被吸收在酸液中,用滴定法测定多余的酸,从而可以知道蛋白质中的含氮量。由于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比较恒定,一般为14%~16%,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特点:该方法操作繁琐,但结果较为准确,是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二、双缩脲法
[*]原理: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2+离子形成紫蓝色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特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0.5~10mg/mL浓度的蛋白质溶液测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物质如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可能会干扰测定结果。
三、酚试剂法(福林-酚试剂法)
[*]原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碱性条件下与酚试剂反应生成深蓝色产物,该产物在特定波长(如650nm或500nm)下具有最大光吸收。通过测定吸光度值可以计算蛋白质含量。
[*]特点:该方法灵敏度高,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制作标准曲线进行比色测定。测定范围通常为0.03~0.5mg/mL(根据波长和具体条件可能有所不同)。
四、紫外吸收法
[*]原理: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光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光吸收值(A280nm)与其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作定量测定。
[*]特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0.1~1.0mg/mL浓度的蛋白质溶液测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物质如核酸和其他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可能会干扰测定结果。
五、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在595nm处有最大的光吸收。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且结合后颜色变化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特点: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0.01~1.0mg/mL浓度的蛋白质溶液测定。且由于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因此受其他物质干扰较小。
六、其他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BCA法(Bicinchoninic Acid法)、Lowry法、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测定范围和条件。
[*]BCA法:操作更简单、试剂更稳定、灵敏度更高(微量检测可达到0.5μg/mL),但需要提前制作标准曲线。
[*]Lowry法:通过形成蛋白质-铜复合物并还原酚磷钼酸产生蓝色化合物来测定蛋白质含量,过去应用广泛,但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蓝法取代。
[*]ELISA法:基于免疫学反应原理,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各种蛋白质,包括含量极少的蛋白质如甲胎蛋白等。
[*]HPLC法:在药品定性、定量分析中应用广泛,也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优点。
你说得对,这个问题就该这样看。 这个问题我刚好有研究,可以聊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