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的散射原理 当光线通过含有颗粒的介质(如液体或气体)时,颗粒会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散射光的振幅、位相、偏振态等特性与散射颗粒的大小、形状、折射率以及介质的光学性质等因素有关。 二、粒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激光散射: - 粒度分析仪通常使用激光作为光源,因为激光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优点。
- 激光束照射到颗粒群上,产生散射光。这些散射光的特性(如散射角度、强度等)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密切相关。
-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特性,可以推算出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米氏散射理论: - 全量程米氏散射理论是粒度分析仪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它考虑了分散介质和被测颗粒的折射率,结合专利的测量装置,根据大小不同的颗粒在各角度上散射光强的变化来反演出颗粒群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规律。
多普勒散射: - 部分粒度分析仪采用多普勒散射原理。当颗粒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引起散射光频率的变化。通过测量这种频率变化,可以评估颗粒的大小。
其他技术: - 除了基于光的散射原理外,还有一些粒度分析仪采用其他技术,如超声波技术、电子感应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测量超声波在颗粒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如衰减、速度变化等)或颗粒通过特定区域时引起的电场或磁场变化来推断颗粒的粒径和分布。
三、应用与特点应用: - 粒度分析仪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形状特征等信息,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工艺优化等提供重要依据。
特点: - 粒度分析仪具有测试迅速、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准确测量,且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粒度分析仪还具备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它可以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结果保存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