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回复: 0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工作原理是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1-21 08:49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169

    主题

    158

    回帖

    1435

    积分

    版主

    积分
    1435
    发表于 前天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于近红外光与物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具体如下:

      一、近红外光的特性
      近红外光(Near - Infrared,NIR)是指波长范围在780 - 2526nm的电磁波。这个波段的光与可见光相比,能量较低,但具有独特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有关。

      二、分子振动与近红外光的吸收
      1.化学键振动
      (1)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这些化学键在常温下会发生振动,包括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等。例如,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C - H、N - H、O - H等化学键的振动。
      (2)当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时,会在特定的频率下吸收能量。近红外光所对应的能量正好可以激发这些化学键的倍频和合频振动。
      (3)以C - H键为例,在近红外区域,C - H键的伸缩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会产生一系列的吸收峰。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与C - H键所处的化学环境(如周围原子的种类、化学键的连接方式等)有关。

      2.吸收光谱的形成
      (1)当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上时,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使得透过样品后的近红外光在某些波长处强度减弱。
      (2)根据朗伯 - 比尔定律(Lambert - Beer's law),吸光度A与样品浓度c、光程长度l以及摩尔吸光系数ε有关,即A = εcl。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近红外光的吸光度,就可以得到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

      三、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工作流程
      1.光源发射:
      (1)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中的光源(通常为卤钨灯等宽波段光源)发射出近红外光。这些光经过准直透镜等光学元件,形成平行光束,以确保光线均匀地照射到样品上。
      2.样品照射与光信号采集:
      (1)平行光束照射到样品上,样品对近红外光进行吸收和散射后,剩余的光被探测器接收。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对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如固体、液体、气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样品池或采样方式。例如,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采用透明的玻璃或石英比色皿;对于固体样品,可能需要采用漫反射附件等。
      3.光谱数据处理:
      (1)采集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后,得到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以吸光度或透过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形式表示。
      (2)然后,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法(PLS)等。
      (3)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建立光谱数据与样品的组成、性质(如浓度、物理化学性质等)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将未知样品的光谱数据代入已建立的模型中,就可以预测样品的相关性质或组成成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制造论坛 ( 浙B2-20090312-57 )|网站地图

    GMT+8, 2025-4-3 09:57 , Processed in 0.78309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