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回复: 3

sv430伺服电机过热,怎么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6

回帖

36

积分

助理技师

积分
36
发表于 2024-9-3 14: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厂的一台数控机床正在运行,该机床搭载了FANUC系统的SV430伺服电机,用于驱动Y轴的运动。操作人员在监控机床运行状态时,突然接到系统报警,显示“430 Y AXIS: SV MOTOR OVERHEAT”,即Y轴伺服电机过热。
  过程
  报警初现
  操作人员首先注意到机床操作界面上的红色报警信息,提示Y轴伺服电机过热。此时,机床并未立即停止工作,但操作人员决定暂停生产,以检查问题。
  初步排查
  操作人员首先移动Y轴,观察负载情况,发现负载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机械部分及电机本身未出现异常负载。
  接着,操作人员查看机床的诊断信息,特别是诊断号No.308.显示电机温度值为40°C,且在持续运行半小时后,温度值基本保持不变,没有急剧上升的趋势。
  深入检查
  鉴于电机实际温度并不高,但系统却发出过热报警,操作人员怀疑可能是温度感应元件(如热敏电阻)出现问题。
  操作人员进一步检查热敏电阻及其连接线路,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异常,可能是损坏或接触不良导致的系统误报警。
  临时处理
  为了验证是否是热敏电阻的问题,操作人员尝试用一个100千欧的电位器临时替代热敏电阻,并调整电位器的阻值,使诊断号No.308的当前监测值显示在60°C左右。机床随后恢复正常工作,且未再出现过热报警。
      现在想求一个长期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17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30

    主题

    76

    回帖

    764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
    发表于 2024-9-3 14: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维修技术人员,更换了损坏的热敏电阻,并重新校准系统参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5:23
  •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45

    主题

    120

    回帖

    727

    积分

    版主

    积分
    727
    发表于 2024-9-3 14: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SV430伺服电机过热的情况,排查参数问题,检查实际温度,排查硬件问题,拆装检查伺服编码器,再不行只能联系经销商了
    轻轻的来,那就留下点印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3 08:4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0

    主题

    19

    回帖

    42

    积分

    助理技师

    积分
    42
    发表于 2024-9-3 16: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SV430伺服电机过热时,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排查和处理:
      1、检查参数设置:重新对伺服电机进行初始化,并仔细确认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2、测量实际温度:使用手触摸或红外线测温仪检查电机实际温度,确认是否真的过热。
      3、检查热敏电阻:如果实际温度不高,可能是热敏电阻损坏导致的误报警,需要更换热敏电阻。
      4、检查冷却系统:确保电机的冷却系统(如冷却风扇)正常工作,没有故障。
      5、检查负载和环境:确认电机的工作负载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环境温度是否适宜,电机是否有足够的通风。
      6、检查电源电压:确保电源电压稳定,不稳定的电压可能导致电机过热3。
      7、检查轴承和机械部分:轴承磨损或机械部分问题也可能导致电机过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8、临时处理: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暂时屏蔽过热报警,但这不是长期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制造论坛 ( 浙B2-20090312-57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0 01:51 , Processed in 0.0377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